——指导教师谈体会
春雷剧社这朵小花自诞生以来,就在中文系实践教学的平台上年年绽放着动人的光彩。回首十四个春秋,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凝聚着中文系领导集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心血智慧。
春雷的前身由课堂教学的演剧活动发展而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有很多经典话剧解读,如《雷雨》,《茶馆》等,也是教学重点。中文系员工排演这些剧目,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个传统。随着春雷剧社的成立,话剧正式搬上了校园舞台,每次演出都吸引了系内外众多爱好者一睹风采。比起专业演员的演出,这种业余演出更被喜闻乐见,已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传统。彭兴奎教授指出:员工亲身排演话剧一定会终生不忘,取得的效果比课堂教学大的多。事实的确如此,演剧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兴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虽然是课程的讲授者,但在排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其自主性与创造力,只扮演了次要角色,类似于舞台艺术总监,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于点拨指导。整个排演的主导者是员工,从编导、演员、舞美、灯光等各个方面,完全由员工自主完成。在探索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最终完成了课堂教学无法培养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创造力的展现让员工由此更加自信。
以《恋爱的犀牛》编演为例:首先,编导是科班出身,对话剧舞台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敢于挑战一个五度排演,盛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体现了高度的自信与勇气。本剧不是单纯的照搬经典,而是在吸收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因素和校园文化;既有嬉笑怒骂,又有深情凄美的诗意独白;既能把观众送入喜剧的巅峰,又能触动观众灵魂深处的心弦。戏剧与悲剧的复调缠绕,把美的张力发挥到极致。配合全体演员倾情投入的表演,着实让观众不虚此行,过了一把货真价实的先锋小剧场话剧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剧演员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各具性格魅力,而且对人物有着深刻的把握与演绎。其中一些演员有着浓重的方言口音,尤其是主演于德生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方言体独白,在现场演出时迸发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正是业余演出的独特魅力所在,带有校园特色的原生态表演不仅娱乐了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话剧的美沁润到更多人的心中。
今天,春雷已经走出了中文系,祝愿她明天走的更高更远!
邹向东
201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