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系邀请,4月2日,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经理,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四库学家杜泽逊教授来我系进行学术指导,并在文科楼B101智慧教室作了题为《版本学与校勘学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十三经注疏>为例》的学术演讲。演讲会由系主任王永超博士主持,校内外师生200余人出席演讲会。
演讲会上,杜泽逊教授首先对版本学和校勘学的学科性质及作用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通过广泛征引《十三经注疏》清阮元刻本和其他稀见版本文字异同,杜泽逊教授指出,虽然从研究内容上看,版本学和校勘学基本上同为治书之学,但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上,又各具特点、各有分工。研究古籍版本要从广搜异同、精考源流、求证祖本、明辨是非、辨识真伪和评定功用价值等出发,为学者提供鉴定时代确切、功用价值较高的传本,以利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古籍版本源流、鉴定版本优劣、辨识版本真伪、评价版本功用,对人们选读古籍、准确理解古籍和利用古籍文献资料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校勘学的主要任务则在于,比勘篇卷文字异同而求其是,即所谓正本清源,从而恢复古书原貌。从版本学和校勘学二者的关系上来看,版本研究成果应该是校勘一书、集合众本和取徵古籍文献的主要依据;而校勘成果同时又是论证版本真伪、鉴定版本优劣、评定版本功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可为研究版本之用。历史上,古籍版本学和古籍校勘学正是随着治书之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脱离,并在互相为用、互相促进中逐渐发展形成独立学科。两个学科之间相互参考利用、相互促进发展,关系密不可分;二者之间虽然有独立的研究体系,但是应分工协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在因学究书、因书究学上的作用,共同助推其发展提高。演讲会最后,杜泽逊教授还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杜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说,与会者聚精会神听讲,台上台下思想交汇碰撞,使得整个会场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学术氛围。
杜泽逊教授,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文学院经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主要从事古籍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四库学和山东文献研究,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四库学家。曾任《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副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常务编委兼总编室主任、《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处副主任。著有《四库存目标注》《文献学概要》《微湖山堂丛稿》《书林丛谈》等。主编《清人著述总目》《清史典籍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12年开始主持《十三经注疏汇校》。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当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1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年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称号。